
翠綠的竹柳林 
兒童樂園(資料圖) 
村內一景 
健身步道 近來天氣晴好,市民出游熱情高漲,盂縣秀水鎮泥河村來了不少游客。游客們手持手機,或對準層疊蔥郁的竹柳林拍全景,或蹲下捕捉林間穿梭的蝴蝶,迫不及待將眼前美景分享至朋友圈。 “我們特意從市里開車過來,聽說這里是‘天然氧吧’,帶孩子來親近自然。”游客張柯抱著孩子,指著不遠處的竹柳林說。占地千畝的竹柳林里,游客們沿著小路慢慢走著。有的年輕人邊走邊聊,說在這里呼吸的空氣很清新;有的老年人則坐在樹蔭下休息,感嘆現在農村變化真大。 村民李雙全笑著說:“以前哪見過這么多人來村里,現在一到節假日,廣場上好多游客。要是兒童樂園改造好,孩子們估計都不想回家了。”為了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游玩體驗,村里正在緊鑼密鼓改造兒童樂園,未來將新增旋轉滑梯、新穎的攀爬設施,還有適合低齡兒童的益智游玩區,力求讓孩子們“玩過癮”。 誰能想到,這個現在人氣爆棚的“網紅村”,過去卻是另一番模樣。泥河村位于盂縣城南3.5公里,村名的由來和村東南紅面山下的一條河有關。春天河水干了,河床都是淤泥,變成泥河,村名由此而來。“以前村里環境差,路坑坑洼洼的,騎電動車出門都得小心。”村民王良文回憶道。 為了提升村容村貌,泥河村這幾年下了不少功夫。泥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秋明說:“我們黨員帶頭,清理村口、河道堆積的垃圾。剛開始干的時候,有些村民不配合,但看到村子慢慢變干凈,大家也主動參與進來了。” 泥河村村容村貌的改變離不開竹柳種植。曾經,村里春秋兩季塵土撲面,雨天道路泥濘難行。2017年,村里引進種植公司,流轉1200多畝土地種下竹柳。如今,蔥郁的竹柳長滿山間,成為一幅清新養眼的生態畫卷。 村民張春秀以前守著自家幾畝耕地,收入微薄。自從村里發展竹柳產業,她的生活迎來轉機。農閑時,她在竹柳基地負責除草、澆水、整地等工作,增加了收入;旅游旺季,她還會在竹柳林里的游玩設施區幫忙。“以前種地辛苦還賺不到錢,現在多渠道增收,一年下來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張春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竹柳帶來的不僅是“錢袋子”的充實,更是“環境賬”的紅利。大片竹柳林如天然空調,調節著村里的小氣候,讓泥河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天然氧吧”。炎熱夏季,周邊市民會趁著傍晚有空來到竹柳林里的健身步道,在林間散步、拍照、乘涼。每逢周末,游客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翠綠的竹柳林里,為村子注入了蓬勃的生氣。 2024年,泥河村的“變美清單”又添了不少新績:新鋪設200米污水管網,解決了村民排水問題;粉刷200米長的彩繪文化墻,改造花壇。“現在柏油路直接通到家門口,游客開著房車都能進來。”王良文說,“以前送孩子上學,得挑路走,現在方便多了。” 這份努力,讓泥河村拿了不少榮譽,“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山西省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環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們也抓住機會賺錢。有的開農家樂,有的賣土特產。“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吃‘旅游飯’,賺‘旅游錢’。”村民李重平說。 李秋明說:“泥河村的美不會‘曇花一現’,我們不會因為現在有點成績就放松。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整治環境,完善村里的設施,把鄉村旅游和文化、農業結合起來,讓泥河村越來越好,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王嘉崧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