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我省旅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各地景區人氣爆棚。與以往不同的是,山西一些小眾景點嶄露頭角,受到游客青睞。石樓縣黃河奇灣景區攜手永由村打造的“煙火石樓”美食生活集市,特色小吃攤前人聲鼎沸;“器鼎長河”石樓青銅文明圖片展,每日數場講解場場爆滿……小眾旅游地緣何“出圈”? 在旅游市場日益多元化的當下,“人從眾”的熱門景點不再是游客的唯一選擇,小眾旅游地正憑借獨特魅力脫穎而出。比如,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一鎮”的磧口古鎮,完整保留著明清商號、碼頭等建筑,漫步古街,可沉浸式感受歷史的滄桑與變遷;再如,距平遙古城30分鐘車程的嬰溪村,因特色民宿走紅,游客在此能親手制作槐花餅、釀米酒,盡享田園生活的寧靜與閑適。 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旅游方式,小眾旅游正憑借其對松弛感、性價比和個性化體驗的滿足,成為不少游客的新寵。與熱門景區的擁擠喧鬧相比,小眾旅游地大多保留著未經雕琢的自然風光與原汁原味的人文風情。游客置身其中,不僅能放緩腳步,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還能深度體驗當地特色文化。這種“避開人潮、回歸本真”的旅行模式,契合了當代人對精神放松的迫切需求。 一些小眾旅游地富有獨特魅力,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而成,如位于五臺縣的佛光寺,寺內東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筑;榆次常家莊園,沒有喧囂人群,游客可盡享北方建筑的雄渾厚重與南方園林的精巧細膩;晉城湘峪古堡,這座歷經400年仍留存完好的明代古城堡,是防御式城堡的巔峰之作……從千年古建到自然奇觀,從晉商傳奇到山水畫卷,展示各美其美的古建特色和人文底蘊。 曾經鮮為人知的小眾旅游地,何以從幕后走向臺前,漸漸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社交媒體成為重要推手,旅游博主以精美圖文展現景點特色,吸引大量關注;游客旅游觀念轉變,追求個性化體驗,山西小眾景點能避開人潮、承載地域文化,契合其需求;交通條件顯著改善,高鐵與高速公路網絡拓展,提升了小眾景點可達性,降低了出行成本。 當然,小眾旅游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部分小眾旅游地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交通不便、住宿條件有限;旅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專業的導游和服務人員;一些小眾景點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與開發。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小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游客的旅游體驗。 破解這些發展瓶頸,需要大力改善交通、住宿、餐飲等條件,提升游客的旅行體驗,同時擴大宣傳推廣,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推出手工制作、民俗體驗等活動,讓游客參與其中,增強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可以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線路。 小眾旅游地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是亟待綻放的文旅明珠。期待各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旅游產品供給,推動小眾旅游在規范發展中彰顯特色,在傳承創新中提升品質,讓更多“藏在深閨”的小眾旅游地“出圈”,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李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