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的呼吸 海百合、瓣齒鯊、科達木…… 看一眼,就想彼此緊緊抱住。 分別數億年了, 每一個朋友還都這樣年輕, 好像昨天晚上, 還一起在四礦口的鬧市吃過火鍋。 這一棵輝木是我的鄰居, 這位三葉蟲是我的詩友, 這粒瓣齒鯊的牙齒, 曾咬疼誰的驚叫? 翻譯過來, 居然是在呼喚我的乳名。 我在脈搏里, 探尋著這些化石的心率。 它們的呼吸, 還保持著地地道道的陽泉口音。 戒?指 二十多年前, 我協助啟動銀圓山莊開發工作。 一位返老還童風格的老奶奶, 給我介紹她的戒指。 老奶奶眼里的戒指, 其實就是一枚幫助大洋針, 穿過堅硬的日子, 縫補走風漏氣光景的頂針。 頂針加工出來的千層田, 就像奶奶額頭上的銀圓山莊, 散發著張家亦農亦商的圖景。 馬家坪變電站 走進馬家坪變電站, 我忽然周身透明。 動脈靜脈都是永不失效的電線, 五臟六腑都是大功率的電燈, 照亮了煤城的井上與井下, 溫暖了煤城風調雨順的四季。 110千伏電壓, 是否讓平潭古城的趙簡子, 感受到了當代科技的力量。 直流發電機、晶體管型繼電器、 跨電壓柔性直流系統…… 安裝在了礦工的老繭里, 機械化采煤工作, 由于注入了電的能量, 高速進入了智能時代。 在馬家坪變電站, 我的鼻孔成了插座, 接通愛的導線, 就可點亮太陽與月亮的眼睛。 賽魚小學遇見了童年的劉慈欣 說出來連我自己也不相信, 在賽魚小學, 我居然遇見了童年的劉慈欣。 背著媽媽一針一線做的小書包, 蹦跳蹦跳的劉慈欣, 帶著科幻的眼睛,正在這里, “立足大地,仰望星空。” 我低頭搜索著科幻的種子或者 基因, 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地磁, 別人為什么只能是讀者, 劉慈欣為什么就能成為科幻文 學的奇跡。 在劉慈欣曾經讀書的教室里, 一群童年版式的劉慈欣, 正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拔節生長。 三礦爬坡樓 一幅版畫, 忽然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340余戶人家, 在四千多平方米的房間里, 一筆一畫, 刻錄著礦山與礦工的印記。 這層是四尺煤, 這層是七尺煤, 這層是丈八煤。 一層一層,一路向上, 把黑色金子,高高舉起。 美女畫家小張, 在我的朋友圈見到爬坡樓照片, 留言說是她生活過的地方。 哦,爬坡樓, 這艱苦歲月的特殊建筑, 澆鑄出了互愛互助的上好風水, 才哺育出了一代代優秀的礦山 兒女。 我擬把這幅版畫順手卷起來, 掛在心臟的客廳。
| |
|
|